農歷
詞語解釋
農歷[ nóng lì ]
⒈ ?中國舊時通用的歷法,是陰陽歷的一種,一般就叫陰歷。平年十二個月,大月三十天,小月二十九天,全年354天或355天(一年中哪一月大,哪一月小,年年不同),十九年里設置七個閏月,有閏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。又根據太陽的位置,把一個太陽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,便于農事。紀年用天干地支搭配,六十年周而復始。這種歷法相傳創始于夏代,所以又稱為夏歷。也叫“舊歷”
英Chinese traditional calendar;
引證解釋
⒈ ?我國古代歷法之一。平年十二個月,大月三十天,小月二十九天,全年354天或355天(一年中哪個月大,哪個月小,年年不同)。由于平均每年的天數比太陽年約差十一天,所以在十九年中設置七個閏月,有閏月的年份全年十三個月(383天或384天,閏月在幾月份也沒有一定)。又根據太陽的位置,把一個太陽年分成二十四個節氣,便于農事。紀年用天干地支搭配,六十年周而復始。俗稱陰歷。這種歷法相傳創始于 夏 代,所以又稱夏歷、舊歷。
⒉ ?農業上使用的歷書。
國語辭典
農歷[ nóng lì ]
⒈ ?我國一種傳統歷法。以太陽運行的觀測為主要依據,月相的觀察為附屬,觀測太陽的定點即為二十四節氣。因適用于農事生產的時序,所以稱為「農歷」,與民國以后所采用的陽歷不同。參見「夏歷」條。
近夏歷
反新歷
※ "農歷"的意思解釋、農歷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-在線查詢專業必備工具漢語詞典查詞提供。
相關成語
- èr dīng二丁
- duàn xiàn斷線
- dōu luō luō zú都啰啰族
- tǔ pào土炮
- huǎn huǎn緩緩
- jié fěn節粉
- dì fāng zhì地方志
- qí wù lùn齊物論
- liú fāng bǎi shì流芳百世
- huáng hūn黃昏
- zòng shēng縱聲
- máo hú矛弧
- guāng fù光復
- jīn qī金戚
- tóu yūn mù xuàn頭暈目眩
- zhòng tóng重同
- yí jīng遺精
- zhōng dùn中盾
- dòng biàn動變
- shí yǒu石友
- tūn shí吞食
- jīn guāng shǎn shǎn金光閃閃
- yào jià huán jià要價還價
- běn tǐ本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