魚子山抗日戰爭紀念館的心得體會
魚子山抗日戰爭紀念館位于平谷東北十公里的魚子山村,京東大峽谷景區內。在一個曲折、狹長的山谷中,兩側山峰連綿,形成天然屏障,一座白色的單層磚石建筑,莊重、樸素、展現在我們的眼前,這就是魚子山抗日戰爭紀念館。紀念館原為魚子山軍械修理所遺址,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冀東軍區18軍分區軍械修理所所在地,該所主要制造裝配地雷、手榴彈,并負責修理槍支軍械。紀念館以冀東地區抗日斗爭為背景,以平谷人民及周邊地區抗日斗爭為線索,生動形象展示了抗日軍民的斗爭歷程。
該館陳列面積400平方米,呈扇形結構,進館便可看到四面皆題詞的呈長方形柱狀的紀念碑。紀念館分五部分,運用歷史照片、文字說明和實物等多種方式,將那段歷史呈現于世人眼前。每一部分均配有戰爭形勢圖,精確詳盡地分析了當時的戰況。這些大幅黑白照片真實地記錄了八路軍四縱隊挺進冀東,根據地逐漸形成,到他們面臨嚴峻的困難局面,以及取得最后勝利中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。櫥窗里陳列著八路軍的軍服、民兵自制的地雷、手榴彈,以及繳獲日軍的軍服和刺刀等物品。館的右側壁上還刻有平谷抗日戰爭革命烈士英名錄。此外,比較引人注目的還有一幅逼真圖畫,它展示出了打不垮的魚子山抗日根據地的真實面貌,其三維的構造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。
在革命紀念碑前,全體學院黨員同志緬懷英烈,再一次感受作為中國共產黨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。大家深深體會到:今天如何做黨員教師?如何用“三個代表”重要思想武裝頭腦?如何為學院和學校的教育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?
參觀過程中,黨員們無不為抗日將士的勇氣所震撼,無不被抗日將士的精神所感染。在敵我懸殊的情況下,中國共產黨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,理論聯系實際,同時與人民群眾密切結合,在艱苦卓絕的抗戰中,優秀的魚子山兒女,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,與冀東人民一起,前赴后繼,浴血奮戰,為祖國的獨立,民族的解放,做出了偉大的貢獻。
同時,黨員同志還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:潛心修養,努力學習,以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,在黨總支的領導下,一起與時俱進、發奮圖強,為創建學院的優質教育而努力奮斗。
前事不忘,后事之師,我們要銘記這段慘烈而又光輝的歷史,勿忘日本侵略者對我國人民犯下的滔天暴行,緬懷為民族的解放事業英勇獻身的革命先烈,激勵我們進一步深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,繼承和發揚優秀的革命傳統,為振興中華努力奮斗。
通過這次教育活動,不但進一步提高了黨員的黨性修養,更重要的是使我們學院的每一位黨員都更加明確了三個“爭先”:要求黨員要有爭先的意識、爭先的行動、爭先的效果。從而使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得以充分地發揮。
參觀結束后,黨員們就魚子山軍民抗日精神紛紛表示,要學習魚子山抗日精神,將這種精神轉化為教學工作的動力,在實際工作中永葆黨員先進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