改過自新的成語故事

拼音gǎi guò zì xīn
基本解釋改正錯誤;重新做起。
出處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孝文本紀》:“妾傷夫死者不可復生,刑者不可復屬,雖復欲改過自新,其道無由也?!?/p>
淳于意是西漢初年的名醫,作過齊國都城管理糧倉的長官,又稱太倉公。他年輕時就喜好醫術。漢高后八年(公元前180年),向同郡元里的公乘陽慶拜師學習醫術。這時陽慶已七十多歲,就把自己掌握的秘方全給了他,并傳授給他黃帝、扁鵲的脈書,和觀察面部不同顏色來診病的方法,使他預先知道病人的生死,決斷疑難病癥。學了三年之后,為人治病,預斷死生,多能應驗。然而他卻到處交游,不常在家,有時不肯為別人治病,因此許多病家怨恨他。 漢文帝四年(公元前176年),有人上書朝廷控告他,根據刑律罪狀,要押解到長安去。淳于意有五個女兒,跟在后面哭泣。他發怒而罵道:“生孩子不生男孩,到緊要關頭就沒有可用的人!”最小的女兒緹縈聽了父親的話很感傷,就跟隨父親西行到了長安。 她上書朝廷說:“我父親是朝廷的官吏,齊國人民都稱贊他的廉潔公正,現在犯法被判刑。我非常痛心處死的人不能再生,而受刑致殘的人也不能再復原,即使想改過自新,也無路可行,最終不能如愿。我情愿自己入官府做奴婢,來贖父親的罪,使父親能有改過自新的機會?!?/p> 漢文帝看了緹縈的上書,悲憫她的心意,于是赦免了淳于意,并在這一年廢除了肉刑。
改過自新的典故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改過自新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離世遁上 | 《韓非子·八說》:“為故人行私,謂之‘不棄’;以公財分施,謂之‘仁人’;輕祿重身,謂之‘君子’;枉法曲親,謂之‘有行’;棄官寵交,謂之‘有俠’;離世遁上,謂之‘高傲’;交爭逆令,謂之‘剛材’?!?/td> |
不可勝舉 | 明 方孝孺《答俞景文》:“古之傳世者雖不可勝舉?!?/td> |
開門見山 | 宋 嚴羽《滄浪詩話 詩評》:“太白發句,謂之開門見山?!?/td> |
疚心疾首 | 唐 崔鍔《內寺伯朱夫人趙氏合袝志》:“以嗣子奉命雞林,三歲然復,疚心疾首,亦時禮念,冥期佑助?!?/td> |
心里有鬼 | 莫應豐《將軍吟》第28章:“你這個小子,心里有鬼,不甘心?!?/td> |
香銷玉沉 | 明·胡文煥《群音類選·玉盆記》:“他怨悠悠香銷玉沉,亂紛紛碎滴珠囊逬,我難主憑蕭蕭兩鬢星。” |
有去無回 | 柯崗《逐鹿中原》第11章:“反而成了肉包子打狗,有去無回了!” |
天之驕子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匈奴傳上》:“南有大漢,北有強胡。胡者,天之驕子也?!?/td> |
同心合力 | 《書·泰誓中》:“予有亂臣十人,同心同德。” |
汗牛充棟 | 唐 柳宗元《文通先生陸給事墓表》:“其為書,處則充棟宇,出則汗牛馬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