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鱗半爪的成語故事

拼音yī lín bàn zhǎo
基本解釋鱗:魚類的鱗片。爪:鳥獸的腳趾。指繪畫中龍飛騰于云霧中;只顯露出部分鱗片和幾只爪。
出處唐 高仲武《中興間氣集 蘇渙》:“三年中作變律詩九首,上廣州李帥,其文意長于諷刺,亦有陳拾遺一鱗半甲。”
一鱗半爪的典故
唐朝時期,白居易請詩人元稹、劉禹錫、韋楚到家里做客,建議賦詩飲酒,以《金陵懷古》為題作詩。劉禹錫因官場不得志就作一首《西寒山懷古》,懷古嘆今,意味深長。白居易贊嘆道:“我們四人下海探寶,你得龍珠,我們只得一鱗半爪而已。”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一鱗半爪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大有可為 | 清 李寶嘉《文明小史》:“地方雖一千余里,仙民成俗,大有可為。” |
謳功頌德 |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周本紀》:“民皆歌樂之,頌其德。” |
旦夕之間 | 漢·無名氏《焦仲卿妻》:“蒲葦一時紉,便作旦夕間。” |
天涯海角 | 唐 呂巖《絕句》:“天涯海角人求我,行到天涯不見人。” |
珠宮貝闕 | 戰國楚·屈原《九歌·河伯》:“魚鱗屋兮龍堂,紫貝闕兮朱宮。” |
一干二凈 | 清 李汝珍《鏡花緣》:“他是‘一毛不拔’,我們是‘無毛不拔’,把他拔的一干二凈,看他如何?” |
遁入空門 |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五回:“看破的,遁入空門,我聽見,并不驚異。” |
唯物主義 | 毛澤東《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》:“沒有同這些反面的東西作過斗爭,你那個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是不鞏固的。” |
大張旗鼓 | 清 張春帆《宦海》:“李參戎帶著這些人陸續出了鎮南關,便大張旗鼓,排齊隊伍,浩浩蕩蕩地向前進發。” |
妻兒老小 | 明 梁辰魚《浣紗記 見王》:“你一向遠出,可速與妻兒老小相聚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