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言以蔽之的成語故事

拼音yī yán yǐ bì zhī
基本解釋蔽:掩覆,引申為概括。用一句話來概括。
出處先秦 孔子《論語 為政》:“《詩》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:'思無邪。'”
一言以蔽之的典故
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《詩經》共計305篇,成書于春秋時期,分為《風》《雅》《頌》三大類,一直受到很高評價。孔子曾經編撰《詩經》時評論說:“《詩經》三百多篇,用一句話來概括它,就是作者的思想是完全純正的,沒有邪惡的東西。”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一言以蔽之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前因后果 | 梁 蕭子顯《南齊書 高逸傳論》:“史臣曰:‘今樹以前因,報以后果,業行交酬,連瑣相襲。’” |
取長補短 | 《孟子 滕文公上》:“今滕絕長補短,將五十里也,猶可以為善國。” |
歇斯底里 | 茅盾《嚴霜下的夢》:“我聽見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,我仿佛看見許多狼,張開了鋸樣的尖嘴,在撕碎美麗的身體。” |
綽有余裕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公孫丑下》:“我無官守,我無言責也,則吾進退豈不綽綽然有余裕哉?” |
舊地重游 | 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一章:“廣州,在1926年北伐的那一年,我是住過三個多月的,整整隔了十二年又到舊地重游了。” |
敏而好學 | 《論語·公冶長》:“子曰:‘敏而好學,不恥下問,是以謂之文也。’” |
閉關自守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王莽傳》:“閉門自守,又坐鄰伍鑄錢挾銅,奸吏因以愁民。” |
一哄而起 |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:“地方上百姓動了公憤,一哄而起。” |
生死有命 | 晉·葛洪《抱樸子·對俗》:“生死有命,修短素定,非彼藥物,所能損益。” |
進銳退速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盡心上》:“其進銳者,其退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