濟時拯世的成語故事

拼音jì shí zhěng shì
基本解釋濟:救助。形容拯濟救助時世。
出處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崔骃列傳》:“且濟時拯世之術,豈必體堯蹈舜然后乃理哉?”
濟時拯世的典故
漢桓帝時期,涿郡人崔骃喜歡研究典籍,寫了《政論》議論時政,他認為漢朝經歷了350多年,積弊很深,應根據當時情況制定法律,解決急需解決的問題,才能補漏糾錯、濟時拯世。他的理論在任五原太守時充分得到實踐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濟時拯世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全科人兒 | |
褒善貶惡 | 宋 邵博《聞見后錄》第21卷:“惟有三四寸竹管子,向口角頭褒善貶惡,使善人貴、惡人賤,善人生、惡人死,須是由我始得。” |
存而不議 | 唐·獨孤及《仙掌銘并序》:“后代揭厲于玄蹤者,聆其風而駭之,或謂詼詭不經,存而不議。” |
奇才異能 | 唐 吳兢《貞觀政要 擇宮》:“臣愚豈敢不盡情,但今未見有奇才異能。” |
勞民傷財 | 《元史 李元禮傳》:“而又勞民傷財,以奉土木。” |
白日見鬼 | 宋 陸游《老學庵筆記》第六卷:“在京師時有語曰:‘吏、勛、封、考,筆頭不倒……工、屯、虞、水,白日見鬼。’” |
廣闊天地 | 毛澤東《<在一個鄉里進行合作化規劃的經驗>一文按語》:“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,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。” |
旁征博引 | 清 王韜《淞隱漫錄》:“生數典已窮,而女博引旁征,滔滔不竭,計女多于生凡十四則。” |
福無雙至,禍不單行 |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三十七回:“宋江聽罷,扯定兩個公人說道:“卻是苦也!正是‘福無雙至,禍不單行。’” |
見危致命 |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子罕》:“士見危致命,見得思義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