饑附飽揚的成語故事

拼音jī fù bǎo yáng
基本解釋附:依附,歸附;揚:飛揚。指不得志時即來依附,得志時便遠走高飛。比喻人貪婪自私,沒有情義。
出處唐·房玄齡《晉書·慕容垂載記》:“且垂猶鷹也饑則附人,飽便高揚。”
饑附飽揚的典故
南北朝時期,前燕王的兒子慕容垂因受到排斥就去投奔親秦王苻堅。苻堅十分隆重地迎接他。宰相王猛認為慕容垂有雄才大略,應該殺了他。苻堅不聽。權翼認為慕容垂是饑餓的老鷹吃飽了就會離開。后來慕容垂成為后燕的第一位君主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饑附飽揚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不正之風 | 晉 葛洪《抱樸子 辯問》:“移不正之風,易流遁之俗。” |
懸而未決 | 孫中山《救國之急務》:“已將一切問題決定,惟有如何處置國會一層,懸而未決。” |
不敢茍同 | 葉赫那拉·圖鴻《乾隆皇帝》第一章:“兄臺這般說話在下可不敢茍同,紅花會劫富濟貧,替天行道。” |
緣慳分淺 | 明·西湖漁隱主人《歡喜冤家》第22回:“緣慳分淺,不獲再睹豐儀。” |
算無遺策 | 《晉書 桓玄傳》:“自謂經略指授,算無遺策。” |
同室操戈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鄭玄傳》:“康成入我室操吾矛以伐我乎?” |
平淡無奇 |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19回:“聽起安老爺這幾句話,說得也平淡無奇。” |
沒里沒外 |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56回:“若一味只管沒里沒外,不與大人爭光,憑他生的怎樣,也是該打死的。” |
同心合力 | 《書·泰誓中》:“予有亂臣十人,同心同德。” |
白發蒼蒼 | 唐 韓愈《祭十二郎文》:“吾年未四十,而視茫茫,白發蒼蒼,而齒牙搖動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