盲人瞎馬的成語故事

拼音máng rén xiā mǎ
基本解釋失明的人騎著瞎了眼的馬。比喻處于極端危險的境況中。也比喻亂闖瞎撞;非常危險。
出處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排調》:“盲人騎瞎馬,夜半臨深池。”
盲人瞎馬的典故
東晉文學家顧愷之到殷仲堪家中做客,恒溫的兒子恒玄也在,三人高興抽簽玩文字游戲,就“危”字他們說道:“矛頭淅米劍頭炊”、“百歲老翁攀枯枝”、“井上轆轤臥嬰兒”,旁人道“盲人騎瞎馬,夜半臨深池”,獨眼的殷仲堪十分不悅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盲人瞎馬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殘花敗柳 | 元 白樸《墻頭馬上》第三折:“休把似殘花敗柳冤仇結,我與你生男長女填還徹,指望生則同衾,死則共穴。” |
不屑一顧 | 明 方孝儒《送吏部外郎龔彥佐序》:“夫祿之以天下而系馬千駟,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,而伊尹不屑一顧視焉。” |
零光片羽 | 黃遠庸《記者眼光中之孫中山》:“其所對北京內外記者所言,皆不過此三種政策之零光片羽,蓋孫先生之樂觀主義如此。” |
丑聲遠播 | 《宋書·盧陵孝獻王義真傳》:“咸陽之酷,丑聲遠播。” |
將功補過 | 《晉書 王敦傳》:“當令任不過分,役其所長,以功補過,要之將來。” |
二八佳人 | 宋·蘇軾《李鈴轄座上分題戴花》詩:“二八佳人細馬馱,十千美酒渭城歌。” |
鳳毛麟角 | 明 何良俊《四友齋叢說 文》:“康對山之文,天下慕向之,如鳳毛麟角。” |
上無片瓦,下無插針之地 | 宋·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卷二十:“上無片瓦,下無卓錐,學人向什么處立?” |
拉大旗作虎皮 | 魯迅《且介亭雜文末編·答徐懋庸并關于抗日統一戰線問題》:“首先應該掃蕩的,倒是拉大旗作虎皮,包著自己,去嚇唬別人。” |
冠絕一時 | 《晉書·劉聰載記》:“十王習擊刺,猿臂善射,彎弓三百斤,膂力驍捷,冠絕一時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