屋下架屋的成語故事

拼音wū xià jià wū
基本解釋比喻機構或文章結構重疊。
出處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文學》:“不得爾,此是屋下架屋耳。”
屋下架屋的典故
晉朝時期,庾仲初寫了《揚都賦》送給庾亮,庾亮極力抬高其身價,說可以與張衡的《二京賦》以及左思的《三都賦》媲美。于是人人爭相抄寫。太傅謝安則認為評論過高,這是屋下架屋,處處模仿別人的作品,內容十分乏味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屋下架屋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揚眉吐氣 | 唐 李白《與韓荊州書》:“何惜階前盈尺之地,不使白揚眉吐氣,激昂青云耶?” |
一門心思 | 孫華炳《重賞之下》:“他自己又到圖書館借來關于數控的書,什么也不顧了,一門心思鉆研起來。” |
一軌同風 | 《晉書 苻堅載記上》:“一軌九州,同風天下。” |
體恤入微 | 鄭觀應《盛世危言·女教》:“俄國特設教女收生院,凡胎前產后一切要癥,必須明白透澈,體恤入微。” |
孤身只影 | 元 關漢卿《竇娥冤》第三折:“可憐我孤身只影無親眷,則落的吞聲忍氣空嗟怨。” |
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從何說起 |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序:“覺世間變幻之態,無有過于中國官場者……嘗苦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從何處說起。” |
逢人只說三分話 | 宋·朱熹《朱子語類》第21卷:“如今俗語云,逢人只說三分話,只此便是不忠。” |
故步不離 | 清·張履祥《與陳乾初書》:“學者凡事執一時之偶見,信一己之偏私,沾沾自得,吝不肯舍者,率因無所進步,是以故步不離耳。” |
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| 《史記·陳涉世家》:“嗟呼,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?” |
觸目皆是 | 魯迅《華蓋集續編 一點比喻》:“北京真是人海,情形可大不相同了,單是羊肉鋪就觸目皆是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