簸揚糠秕的成語故事

拼音bǒ yáng kāng bǐ
基本解釋糠秕:谷皮和癟谷,比喻無價值的東西。形容自己不如別人,無才而居前列。
出處明·張居正《答宗伯董潯陽書》:“兒曹徼時厚幸,并登仕版,而懋修又邋居文孫之首,簸揚糠秕,殊為慚汗。”
簸揚糠秕的典故
東晉時期,司馬昱邀請王坦之和范啟前去議事,范啟年齡大而官位小,王坦之年齡小而官位大。他們兩人互相謙讓讓對方走前頭。王坦之走在范啟前開玩笑說“簸之揚之,糠秕在前。”范啟反唇相譏:“淘啊汰啊,沙礫在后。”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簸揚糠秕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變幻無常 | 明 蔡羽《遼陽海神傳》:“氣候悉如江南二三月,琪花寶樹,仙音法曲,變幻無常,耳目應接不暇。” |
十全十美 | 清 陳朗《雪月梅傳》:“賢侄出門也得放心,豈不是十全十美。” |
不動聲色 | 宋 歐陽修《相州晝錦堂記》:“垂紳正笏,不動聲色,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,可謂社稷之臣矣。” |
大公無私 | 清 龔自珍《論私》:“矜其同官曰:某甲可謂大公無私也已。” |
水至清則無魚 | 西漢 戴圣《大戴禮記 子張問入官》:“故水至清則無魚,人至察則無徒。” |
師心自是 | 北齊·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勉學》:“見有閉門讀書,師心自是,稠人廣座,謬誤差失者多矣。” |
不敢茍同 | 葉赫那拉·圖鴻《乾隆皇帝》第一章:“兄臺這般說話在下可不敢茍同,紅花會劫富濟貧,替天行道。” |
清清楚楚 | 清·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36回:“又見世南生得清清楚楚,弱不勝衣,故憨憨的只管貪看。” |
回光反照 | 元 楊暹《劉行首》第三折:“陽臺霧鎖,楚岫云遮,棄死歸生,回光返照。” |
曉以大義 | 吳玉章《從甲午戰(zhàn)爭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憶》第十四篇:“林時爽誤信其中頗有黨人,合欲曉以大義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