蘊(yùn)奇待價(jià)的成語故事

拼音yùn qí dài jià
基本解釋蘊(yùn):積聚,藏蓄。積聚珍奇的寶物,等待適當(dāng)?shù)膬r(jià)錢。比喻懷藏奇才,等待施展的機(jī)會。
出處《梁書·武帝紀(jì)》:“若懷寶迷邦,蘊(yùn)奇待價(jià),蓄響藏真,不求聞達(dá)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蘊(yùn)奇待價(jià)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蘊(yùn)奇待價(jià)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屈指可數(shù) | 唐 韓愈《憶昨行和張十一》:“自期殞命在春序,屈指數(shù)日憐嬰孩。” |
改過遷善 | 《周易 益》:“君子以見善則遷,有過則改。” |
一指蔽目,不見泰山 | 謝覺哉《關(guān)于獨(dú)立思考》:“至于全體的事,不管好處多大,總是‘一指蔽目,不見泰山’。” |
舉重若輕 | 清 趙翼《甌北詩話》:“坡詩不尚雄杰一派,其絕人處,在乎議論英爽,筆鋒精銳,舉重若輕,讀之似不甚用力,而力已透十分。” |
仇人相見,分外眼紅 | 謝扶民《壯族人民優(yōu)秀的兒子韋拔群》:“仇人相見,分外眼紅,于是雙方的隨員就對打起來了。” |
福無雙至,禍不單行 |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三十七回:“宋江聽罷,扯定兩個(gè)公人說道:“卻是苦也!正是‘福無雙至,禍不單行。’” |
仁義道德 | 唐·韓愈《原道》:“后之人,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,孰從而聽之。” |
目不忍見 | 《廣東軍務(wù)記》:“真為目不忍見。” |
刀光劍影 | 南朝 梁 吳筠《戰(zhàn)城南囚首》:“劍光揮夜電,馬汗晝成泥。”又《邊城將》:“刀含四尺影,劍抱七星文。” |
結(jié)駟連騎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仲尼弟子列傳》:“子貢相衛(wèi),而結(jié)駟連騎,排藜藿入窮閻,過謝原憲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