涂不拾遺的成語故事

拼音tú bù shí yí
基本解釋涂:通“途”,道路。路上有失物,無人拾取。形容社會風氣好。
出處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孔子世家》:“與聞國政三月,粥羔豚者弗飾賈:男女行者別于途;涂不拾遺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涂不拾遺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涂不拾遺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名山大川 | 《尚書 武成》:“底商之罪,告于皇天后土,所過名山大川。” |
空空蕩蕩 | 浩然《艷陽天》第121章:“屋子里空空蕩蕩,冷冷清清。” |
噓寒問暖 | 冰心《關于女人 我最尊敬體貼她們》:“孩子們安靜聽話,太太笑臉相迎,噓寒問暖。” |
多才多藝 | 《尚書 金滕》:“予仁若考,能多材多藝,能事鬼神。” |
防患于未然 | 《周易 既濟》:“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。《樂府詩集 君子行》:“君子防未然。” |
刑期無刑 | 語出《書 大禹謨》:“刑期于無刑。” |
氣充志驕 | 西漢·劉安《淮南子·人間訓》:“遂合諸侯于嘉陵,氣充志驕,淫侈無度。” |
損人不利己 | 魯迅《書信 致曹聚仁》:“只有損人而不利己的事,我是反對的。” |
陳言務去 | 唐 韓愈《答李翊書》:“惟陳言之務去,戛戛乎其難哉!” |
當機立斷 | 漢 陳琳《答東阿王箋》:“秉青萍干將之器,拂鐘無聲,應機立斷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