懷璧為罪的成語故事

拼音huái bì wéi zuì
基本解釋璧:寶玉。身藏寶玉,因此獲罪。比喻有才能而遭忌妒、迫害。
出處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魏志·華歆傳》:“本無拒諸君之心,而所受遂多。念單車遠行,將以懷璧為罪,愿賓客為之計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懷璧為罪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懷璧為罪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戒驕戒躁 | 毛澤東《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》:“戒驕戒躁,永遠保持謙虛進取的精神。” |
南轅北轍 | 西漢 劉向《戰國策 魏策》:“以廣地尊名,王之動愈數,而離王愈遠耳。猶至楚而北行。” |
說雨談云 | 元·湯式《賞花時·送友人觀光》套曲:“弄柳拈花手倦抬,說雨談云口倦開,須發已斑白,風流頓改。” |
結黨營私 | 宋 朱熹《朱文公文集 戊申封事》:“宰相植黨營私,孤負任使。” |
無時無刻 |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:“自是行忘止,食忘餐,卻像掉了一件東西的,無時無刻不在心上。” |
鐵面無私 |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45回:“我想必得你去作個‘監社御史’,鐵面無私才好。” |
成竹在胸 | 宋 蘇軾《文與可畫筼簹谷偃竹記》:“故畫竹,必先得成竹于胸中,執筆熟視,乃見其所欲畫者,急起從之,振筆直遂。” |
惹事生非 | 明 馮夢龍《古今小說 宋四公大鬧禁魂張》:“如今再說一個富家,安分守己,并不惹事生非。” |
過而能改 | 《左傳·宣公二年》:“吾知所過矣,將改之。稽首而曰:‘人誰無過,過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’” |
一寸光陰一寸金 | 唐 王貞白《白鹿洞》:“讀書不覺已春深,一寸光陰一寸金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