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峰造極的成語故事

拼音dēng fēng zào jí
基本解釋登:上;峰:山頂;造;達到;極:最高點。攀登到山峰的頂點。比喻學問、成就等達到了最高的境地。也比喻干壞事猖狂到了極點。
出處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文學》:“不知便可登峰造極不?然陶練之功,尚不可誣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登峰造極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登峰造極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不可多得 | 東漢 孔融《薦禰衡表》:“若衡等輩,不可多得。” |
二百五 |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83回:“原來他是一個江南不第秀才,捐了個二百五的同知,在外面瞎混。” |
千金之裘,非一狐之腋 | 《史記 劉敬叔孫通列傳》:“太史公曰:語曰‘千金之裘,非一狐之腋也;臺榭之榱,非一木之枝也;三代之際,非一代之智也。’” |
前因后果 | 梁 蕭子顯《南齊書 高逸傳論》:“史臣曰:‘今樹以前因,報以后果,業行交酬,連瑣相襲。’” |
路遙知馬力,日久見人心 | 元 無名氏《爭報恩》第一折:“則愿得姐姐長命富貴,若有些兒好歹,我少不得報答姐姐之恩,可不道路遙知馬力,日久見人心。” |
杜絕言路 | 《后漢書·袁紹傳》:“操欲迷奪時明,杜絕言路。” |
皮開肉綻 | 元 鄭廷玉《楚昭王疏者下船》:“打得皮開肉綻碎了骨頭。” |
群龍無首 | 《周易 乾》:“用九,見群龍,無首,吉。” |
半路出家 | 《京本通俗小說 錯斬崔寧》:“先前讀書,后來看看不濟,卻去改業做生意。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。” |
鋪天蓋地 | 宋 釋惟白《續傳燈錄 卷二 志仁禪師》:“問:‘如何是和尚家風?’師曰:‘遮天蓋地。’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