玩物喪志的成語故事

拼音wán wù sàng zhì
基本解釋指迷戀于所玩賞的事物而消磨了積極進取的志氣。
出處《尚書 旅獒》:“玩人喪德,玩物喪志。”
玩物喪志的典故
春秋時,衛懿(yì)公是衛國的第十四代君主。衛懿公特別喜歡鶴,整天與鶴為伴,如癡如迷,喪失了進取之志,常常不理朝政、不問民情。他還讓鶴乘高級豪華的車子,比國家大臣所乘的還要高級,為了養鶴,每年耗費大量資財,引起大臣不滿,百姓怨聲載道。
公元前659年,北狄部落侵入國境,衛懿公命軍隊前去抵抗。將士們氣憤地說:“既然鶴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待遇,現在就讓它去打仗吧!”懿公沒辦法,只好親自帶兵出征,與狄人戰于滎澤,由于軍心不齊,結果戰敗而死。人們把衛懿公的行為稱作“玩物喪志”。古人有詩云:
曾聞古訓戒禽荒,一鶴誰知便喪邦。
滎澤當時遍磷火,可能騎鶴返仙鄉?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玩物喪志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此一時彼一時 | 語出《孟子 公孫丑下》:“彼一時,此一時也。五百年必有王者興,其間必有名世者”。 |
開門見山 | 宋 嚴羽《滄浪詩話 詩評》:“太白發句,謂之開門見山。” |
盡信書不如無書 | 語出《孟子 盡心下》:“盡信書,則不如無書。吾于武成,取二三策而已矣。”宋 陸九淵《政之寬猛孰先論》:“鳴呼,盡信書不如無書。” |
頤指氣使 | 唐 元稹《追封李遜母崔氏博陵郡太君制》:“今遜等有地千里,有祿萬鐘,頤指氣使,無不隨順,所不足者,其唯風樹寒泉之思乎!” |
鑒影度形 |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102回:“這三人將籃子內物件,一齊擺出仔細瞧看,或者寸紙,或者只字,鑒影度形,一概俱無,又仍一件一件裝入籃內。” |
年少無知 | 明·程登吉《幼學瓊林》第二卷:“口尚乳臭,謂世人年少無知;三折其肱,謂醫士老成諳練。” |
鳳毛麟角 | 明 何良俊《四友齋叢說 文》:“康對山之文,天下慕向之,如鳳毛麟角。” |
饑腸轆轆 | 清 蒲松齡《聊齋志異 西湖主》:“而枵腸轆轆,饑不可堪。” |
兵荒馬亂 | 明 李唐賓《梧桐葉》第四折:“不然,那兵荒馬亂,定然遭驅被擄。” |
不得而知 | 唐 韓愈《爭臣論》:“故雖諫且議,使人不得而知焉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