鐘盤燭龠的成語故事

拼音zhōng pán zhú yuè
基本解釋燭:指燭光;龠:古時一種類似笛子的樂器。形容因學識淺陋而造成錯誤。
出處宋·蘇軾《日喻》:“生而眇者不識日,問之有目者,或告之曰:‘日之狀如銅盤?!郾P而得其聲。他日聞鐘,以為日也。或告之曰:‘日之光如燭?!瘨袪T而得其形。他日揣龠,以為日也
暫未找到成語鐘盤燭龠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鐘盤燭龠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此一時彼一時 | 語出《孟子 公孫丑下》:“彼一時,此一時也。五百年必有王者興,其間必有名世者”。 |
俯拾即是 | 唐 司空圖《二十四詩品 自然》:“俯拾即是,不取諸鄰。” |
光前耀后 | 元·亢文苑《一枝花·為玉葉兒作》:“大丈夫崢嶸恁時候,扶湯佐周,光前耀后,直教萬古清名長不朽?!?/td> |
揮霍無度 |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102回:“因為兒子豹英一向揮霍無度,不敢交與他?!?/td> |
柳暗花明又一村 | 宋 陸游《游山西村》詩:“山重水復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?!?/td> |
不僧不俗 |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 張廷秀逃生救父》:“倘一時沒眼色,配著個不僧不俗如醉如癡蠢物,豈不誤了終身?” |
疙里疙瘩 | 清·郭小亭《濟公全傳》第五回:“滋著一臉的泥,破僧衣,短袖缺領,腰系絲絳,疙里疙瘩,光著兩只腳,拖一雙破草鞋?!?/td> |
志在千里 | 三國魏·曹操《步出夏門行·神龜雖壽》:“老驥伏櫪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壯心不已?!?/td> |
姹紫嫣紅 | 明 湯顯祖《牡丹亭 驚夢》:“原來姹紫嫣紅開遍,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?!?/td> |
進道若退 | 《老子》:“明道若昧,進道若退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