驚慌失措的成語故事

拼音jīng huāng shī cuò
基本解釋失措:舉止失去常態;不知如何是好。形容驚恐慌張;不知如何是好。
出處《北齊書 元暉業傳》:“孝友臨刑,驚惶失措,暉業神色自若。”
驚慌失措的典故
南北朝時期,北魏景穆帝的玄孫元暉業為人正直,十分有骨氣。北魏被北齊所滅后,齊神武帝將魏孝武帝的皇后嫁給魏孝莊帝的侄子元韶。元暉業當著齊文宣帝痛罵元韶,被齊文宣帝下令處死,同時還有元孝友,孝友嚇得驚惶失措。元暉業神色自若從容就義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驚慌失措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手舞足蹈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離婁上》:“樂則生矣,全則惡可已也。惡可已,則不知足之蹈之,手之舞之。” |
從俗就簡 | 宋 周輝《清波別志》卷下:“今士人有作一二十字簡帖,必旋檢本,模仿筆畫,從俗就簡。 |
苦中作樂 | 宋 陳造《同陳宰黃簿游靈山八首》自注:“宰云:‘吾輩可謂忙里偷閑,苦中作樂。’” |
不屑一顧 | 明 方孝儒《送吏部外郎龔彥佐序》:“夫祿之以天下而系馬千駟,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,而伊尹不屑一顧視焉。” |
超俗絕世 | 漢·趙壹《非草書》:“夫杜崔張之,皆有超俗絕世之才,博學余暇游手于斯。” |
蠢蠢欲動 | 南朝 宋 劉敬叔《異苑 句容水脈》:“掘得一黑物,無有首尾,形如數百斛舡,長數十丈,蠢蠢而動。” |
顧后瞻前 | 《封神演義》第五三回:“你往我來,遭著兵刃命隨傾;顧后瞻前,錯了心神身不保。” |
如臂使指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賈誼傳》:“令海內之勢如身之使臂,臂之使指,莫不制從。” |
進本退末 | 西漢 桓寬《鹽鐵論 本議》:“愿罷鹽鐵酒榷均輸,所以進本退末,廣利農業便也。” |
秣馬厲兵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成公十六年》:“搜乘補卒,秣馬利兵,修陳固列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