悅近來遠的成語故事

拼音yuè jìn lái yuǎn
基本解釋使近者悅服,遠者來歸。
出處先秦 孔子《論語 子路》:“近者悅,遠者來。”
悅近來遠的典故
春秋時期,楚國大夫沈諸梁因封地于葉被稱為葉公,孔子周游列國,來到楚國的葉邑,葉公向他請教怎樣治理一個地方。孔子回答:“近者悅,遠者來。”告訴他要先讓境內的人民歡悅無怨,于是遠處的人就會慕名而來投奔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悅近來遠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捻神捻鬼 | 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第21卷:“婆婆捻神捻鬼的叫噤聲!” |
自強不息 | 《周易 乾》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。” |
敏而好學 | 《論語·公冶長》:“子曰:‘敏而好學,不恥下問,是以謂之文也。’” |
肝膽過人 | |
野沒遺賢 |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20卷:“那爺爺圣武神文,英明仁孝,真個朝無幸位,野沒遺賢。” |
同心合力 | 《書·泰誓中》:“予有亂臣十人,同心同德。” |
萬馬奔騰 | 宋 劉一止《水村一首示友人》:“秋光有盡意無盡,萬馬奔騰山作陣。” |
結駟連騎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仲尼弟子列傳》:“子貢相衛,而結駟連騎,排藜藿入窮閻,過謝原憲。” |
巧上加巧 | |
扶搖直上 | 先秦 莊周《莊子 逍遙游》:“鵬之徙于南冥,水擊三千里,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