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于泰山的成語故事

拼音zhòng yú tài shān
基本解釋像泰山一樣重。比喻意義很大或分量很重。泰山:我國名山;五岳之首。
出處西漢 司馬遷《報任少卿書》: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輕于鴻毛。”
重于泰山的典故
西漢時期,太史令司馬遷為實現父親的遺愿繼續編著《史記》,因李陵事件被施以酷刑。他強忍痛苦,終于在公元前91年完成歷史巨著《史記》。他在給朋友的信中談到對死的認識: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輕于鴻毛。”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重于泰山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分道揚鑣 | 北齊 魏收《魏書 拓跋志傳》:“洛陽我之豐沛,自應分路揚鑣。自今以后,可分路而行。” |
李代桃僵 | 南宋 郭茂倩《樂府詩集 雞鳴》:“桃在露井上,李樹在桃旁,蟲來嚙桃根,李樹代桃僵。樹木身相代,兄弟還相忘!” |
一朝權在手,便把令來行 | 明·顧大典《青衫記·承璀受閫》:“一朝權在手,便把令來行 ,大小三軍,聽吾命令。” |
鋪張浪費 | 毛澤東《在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講話》:“要勤儉建國,反對鋪張浪費,提倡艱苦樸素,同甘共苦。” |
天涯海角 | 唐 呂巖《絕句》:“天涯海角人求我,行到天涯不見人。” |
男女授受不親 | 戰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男女授受不親,禮也。” |
仇人相見,分外眼紅 | 謝扶民《壯族人民優秀的兒子韋拔群》:“仇人相見,分外眼紅,于是雙方的隨員就對打起來了。” |
止沸益薪 | 明·李贄《為黃安二上人書》之三:“對高潔人談高潔,已為止沸益薪,況高潔十倍哉!” |
流離轉徙 | 清 戴名世《周烈婦傳》:“與其婦翁皆賤業,兩人流離轉徙者久之。” |
一文不名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佞幸列傳》:“竟不得名一錢,寄死人家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