眾叛親離的成語故事

拼音zhòng pàn qīn lí
基本解釋眾人反對;親人背離。形容陷于孤立;不得人心。叛:背叛;離:離開;背。
出處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隱公四年》:“夫州吁阻兵而安忍,阻兵無眾,安忍無親,眾叛親離,難以濟矣。”
眾叛親離的典故
春秋時期,衛國公子州吁殺死他的哥哥衛桓公篡位,對內殘暴統治,對外窮兵黷武。魯隱公問大臣對公子州吁的看法,眾仲認為公子州吁殘暴狠毒,失去親信的擁護,眾叛親離必定失敗。后果然讓石儒設計讓陳國陳桓公除掉了州吁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眾叛親離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斗雞走狗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袁盎晁錯列傳》:“袁盎病免居家,與閭里浮沉,相隨行,斗雞走狗。” |
解鈴還須系鈴人 | 宋 惠洪《林間集》卷下載:法燈泰欽禪師少解悟,然未為人知,獨法眼禪師深奇之。一日法眼問大眾曰:“虎項下金鈴,何人解得?”眾無以對。泰欽適至,法眼舉前語問之,泰欽曰:“大眾何不道:‘系者解得。’”由是人人刮目相看。 |
撥云見日 | 元 無名氏《陳州糶米》第二折:“我投至的見了爺爺,就是撥云見日,昏鏡重磨。” |
冷若冰霜 | 清 劉鄂《老殘游記續集》第二回:“笑起來一雙眼又秀又媚,卻是不笑起來又冷若冰霜。” |
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從何說起 |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序:“覺世間變幻之態,無有過于中國官場者……嘗苦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從何處說起。” |
弦外之響 | 王國維《人間詞話》四二:“古今詞人格調之高無如白石,惜不于意境上用力,故覺無言外之味,弦外之響。” |
大惑不解 | 莊周《莊子 天地》:“大惑者,終身不解;大愚者,終身不靈。” |
香銷玉沉 | 明·胡文煥《群音類選·玉盆記》:“他怨悠悠香銷玉沉,亂紛紛碎滴珠囊逬,我難主憑蕭蕭兩鬢星。” |
八荒之外 | 戰國 鄭 列御寇《列子 仲尼》:“雖遠在八荒之外,近在眉睫之內,來干我者,我必知之。” |
斗唇合舌 | 南唐·劉崇遠《金華子雜編》卷上:“韓三十五老大漢向同年覓得一副使,而更學斗唇合舌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