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白混淆的成語故事

拼音hēi bái hùn xiáo
基本解釋把黑的說成白的,將白的說成黑的。比喻故意顛倒是非,制造混亂。
出處《后漢書·楊震傳》:“白黑溷淆,清濁同源。”
黑白混淆的典故
東漢時期,太尉楊震為人正直,廉潔奉公,聲望很高,被人稱為“關西孔子”。漢安帝的乳母王圣和中常侍樊豐貪侈驕橫,大興土木,浪費驚人。楊震十分痛恨這種奢侈浪費的做法就上奏疏道:“如今白黑混淆,清濁不分,人們紛紛指責這種貪污風氣。”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黑白混淆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安適如常 | 葉圣陶《線下 孤獨》:“待交了春,天氣漸見和暖,就安適如常了。” |
邇安遠至 |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子路》:“葉公問政,子曰:‘近者說,遠者來。’” |
不辱使命 | 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三章:“壽昌大笑起來,掉頭對著立群說:‘不辱使命!’” |
人面獸心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匈奴傳贊》:“夷狄之人貪而好利,披發左衽,人面獸心。” |
七搭八扯 | |
長命富貴 | 《舊唐書 姚崇傳》:“經云:‘求長命得長命,求富貴得富貴。’” |
匡亂反正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太史公自序》:“仲尼悼禮廢樂崩,追修經術,以達王道,匡亂世反之于正。” |
歇斯底里 | 茅盾《嚴霜下的夢》:“我聽見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,我仿佛看見許多狼,張開了鋸樣的尖嘴,在撕碎美麗的身體。” |
主憂臣勞 |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越王勾踐世家》:“臣聞主憂臣勞,主辱臣死。昔者君王辱于會稽,所以不死,為此事也。” |
故步不離 | 清·張履祥《與陳乾初書》:“學者凡事執一時之偶見,信一己之偏私,沾沾自得,吝不肯舍者,率因無所進步,是以故步不離耳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