遷怒于人的成語故事

拼音qiān nù yú rén
基本解釋受甲的氣向乙發泄或自己不如意時拿別人出氣。
出處《論語·雍也》:“有顏回者好學,不遷怒,不貳過。”朱熹注:“怒于甲者,不移于乙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遷怒于人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遷怒于人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謹小慎微 | 漢 劉安《淮南子 人間訓》:“圣人敬小慎微,動不失時。” |
慘不忍睹 | 清 黃小配《洪秀全演義》:“尸首堆積,慘不忍睹。” |
夢幻泡影 | 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應化非真分》:“一切有為法,如夢、幻、泡、影,如露,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” |
快馬加鞭 | 明 徐姬《殺狗記 看書苦諫》:“何不快馬加鞭,逕趕至蒼山,救取伯伯。” |
八斗之才 | 唐 李商隱《可嘆》詩:“宓妃愁坐芝田館,用盡陳王八斗才。” |
前瞻后顧 | 清·梁章鉅《歸田瑣記·七十致仕》:“死期將至,尚留金紫之班,而必至日暮途遠,夜行不休,前瞻后顧,無所棲歸,不亦太可憐乎!” |
男女授受不親 | 戰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男女授受不親,禮也。” |
胸有成竹 | 宋 蘇軾《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》:“故畫竹,必先得成竹于胸中。” |
不得而知 | 唐 韓愈《爭臣論》:“故雖諫且議,使人不得而知焉。” |
民不畏死 | 《老子》第七十四章:“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懼之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