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深火熱的成語故事

拼音shuǐ shēn huǒ rè
基本解釋像在深水里;如在烈火中。比喻人民生活極為痛苦或國家災(zāi)難深重。
出處先秦 孟軻《孟子 梁惠王下》:“如水益深,如火益熱,亦運(yùn)而已矣。”
水深火熱的典故
戰(zhàn)國時,燕王噲改革國政,把君位讓給相國子之,將軍市被和公子平不服,起兵攻打子之,爆發(fā)內(nèi)戰(zhàn)。燕國大亂,齊國乘虛而入,齊宣王派大將匡章率兵十萬攻燕。燕國百姓對內(nèi)戰(zhàn)不滿,不愿出力抵抗齊軍,出現(xiàn)“士卒不戰(zhàn),城門不閉”的局面,有些地方的燕國百姓反而給齊軍送飯遞水表示歡迎。匡章只用了五十天工夫,就攻下燕國國都。齊軍攻占燕國后,并無撤回之意。匡章又不管束軍隊(duì),士卒欺凌百姓,燕人紛紛起來反抗。這時,齊宣王向正在齊國游說的孟子請教,問道:“有人勸我不要吞并燕國,有人勸我吞并它,到底該怎么辦?”孟子回答說:“如果吞并燕國,當(dāng)?shù)匕傩辗炊芨吲d,那就吞并它。古人有此先例,周武王便是。”“如果吞并燕國,當(dāng)?shù)匕傩詹⒉桓吲d,”孟子又說,“那就不要吞并它。古人也有先例,周文王便是。”孟子舉了這兩個例子后指出:“當(dāng)初齊軍攻入燕國,燕人送飯遞水表示歡迎,那是因?yàn)檠鄧傩障霐[脫苦日子;而今如果齊國進(jìn)而吞并燕國,給燕人帶來亡國的災(zāi)難,使他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,那他們必然會轉(zhuǎn)而盼望別國來解救了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水深火熱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堅(jiān)強(qiáng)不屈 | 荀況《荀子 法行》:“堅(jiān)剛而不屈,義也。” |
莫衷一是 | 清 吳趼人《痛史》第三回:“議論紛紛,莫衷一是。” |
自強(qiáng)不息 | 《周易 乾》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(qiáng)不息。” |
擦肩而過 |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(xiàn)形記》第32回:“后來彼此又擦肩而過。” |
以弱制強(qiáng) | 三國·蜀·諸葛亮《將苑·將剛》:“善將者,其剛不可折,其柔不可卷,故以弱制強(qiáng),以柔制剛。” |
藏形匿影 | 《鄧析子 無厚》:“君者,藏形匿影,群下無私。” |
直搗黃龍 | 元 脫脫等《宋史 岳飛傳》:“飛大喜,語其下曰:‘今番直抵黃龍府,與諸君痛飲耳。’” |
進(jìn)銳退速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盡心上》:“其進(jìn)銳者,其退速。” |
酒能亂性 | 清·無名氏《說呼全傳》第16回:“酒能亂性,色是敗真。財(cái)乃致命,氣動殺身。” |
目眩心花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17卷:“任道元抬頭起來看見,驚得目眩心花,魂不附體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