萎靡不振的成語故事

拼音wěi mǐ bù zhèn
基本解釋形容意志消沉。萎靡:精神頹喪;不振作;頹唐:消沉;振:振奮。
出處宋 馬永卿《元城先生語錄》上卷:“至嘉佑末年,天下之事似乎舒緩,委靡不振,當時士大夫亦自厭之,多有文字論列。”
萎靡不振的典故
公元1125年,金軍大舉南下進攻北宋,燕京守將郭藥師投敵,黃河守將梁方平脫逃,直逼北宋都城東京,宋徽宗將帝位傳給兒子宋欽宗趙桓,自己逃到鎮江。大臣楊時上書說:“大敵當前必須振奮精神抗擊金人入侵,如果萎靡不振就只有滅亡。”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萎靡不振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烽火連年 | 元·戴良《九靈山房集·二四·登大牢山》:“那堪回首東南地,烽火連年警報聞。” |
星霜屢移 | 唐 高適《為東平薛太守進王氏瑞詩表》:“星霜屢移,書奏仍闕。” |
俯拾即是 | 唐 司空圖《二十四詩品 自然》:“俯拾即是,不取諸鄰。” |
滿滿當當 | 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緣傳》第23回:“原來銀包不大,止那七兩多銀子已是包得滿滿當當的了,那里又包得這十兩銀子去?” |
多謀善慮 | 清·李漁《凰求鳳·畫策》:“你是個多謀善慮之人,何不替我籌度一番,行了這個方便也好。” |
時易世變 | 晉 魯褒《錢神論》:“當今之急,何用清談?時易世變,古今異俗。” |
餓虎吞羊 | 《清平山堂話本 五戒禪師私紅蓮記》:“一個初侵女色,由如餓虎吞羊。” |
生死有命 | 晉·葛洪《抱樸子·對俗》:“生死有命,修短素定,非彼藥物,所能損益。” |
千絲萬縷 | 宋 辛棄疾《蝶戀花》:“會少離多看兩鬢。萬縷千絲,何況新來病。” |
鴻儒碩學 | 《晉書·儒林傳序》:“鴻儒碩學,無乏于時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