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蹄之涔的成語故事

拼音niú tí zhī cén
基本解釋涔:雨水。牛蹄印中的積水。形容水量極少。也比喻處在不能有所作為的境地。
出處《淮南子 汜論訓》:“夫牛蹄之涔,不能生鳣鮪。”《淮南子 俶真》:“牛蹄之涔,無尺之鯉。”北周 庾信《為杞公讓宗師表》:“況復一枝倦曲,終危九層之臺;一股涔蹄,必傷千里之駕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牛蹄之涔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牛蹄之涔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麻痹大意 | 巴金《堅強戰士》:“我要當心,不能麻痹大意,我應當找個隱蔽的地方。” |
期頤之壽 | 《南齊書·禇炫傳》:“使淵作中書郎而死,不當是一名士邪!名德不昌,遂令有期頤之壽。” |
剛正不阿 | 清 蒲松齡《聊齋志異 一員官》:“濟南同知吳公,剛正不阿。” |
寧為雞口,無為牛后 | 西漢 劉向《戰國策 韓策一》:“臣聞鄙語曰:‘寧為雞口,無為牛后。’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,何以異于牛后?” |
個人主義 | 毛澤東《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》:“這是小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表現。” |
不敢茍同 | 葉赫那拉·圖鴻《乾隆皇帝》第一章:“兄臺這般說話在下可不敢茍同,紅花會劫富濟貧,替天行道。” |
進本退末 | 西漢 桓寬《鹽鐵論 本議》:“愿罷鹽鐵酒榷均輸,所以進本退末,廣利農業便也。” |
寸步不離 | 南朝 梁 任昉《述異記》:“夫妻相重,寸步不相離。” |
繩鋸木斷 | 宋 羅大經《鶴林玉露》第十卷:“一日一錢,千日一千,繩鋸木斷,水滴石穿。” |
不三不四 | 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五卷:“可見元宵之夜,趁著喧鬧叢中干那不三不四勾當的,不一而足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