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有天地的成語故事

拼音bié yǒu tiān dì
基本解釋天地:風格或境界。另外有一種境界。形容風景或藝術創作等引人入勝。
出處唐 李白詩《答山中人》詩:“問余何意棲碧山,笑而不答心自閑,桃花流水窅然去,別有天地非人間。”
別有天地的典故
李白,字太白,自號背蓮居士,是我國唐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。他的祖籍是隴西成紀(今甘肅天水附近),先世因罪遷居西域,出生在碎葉(今獨聯體境內),在綿州(今四川綿陽)的青蓮鄉長大。
李白年輕的時候,愛好劍術,輕財仗義,善于作詩。25歲那年,他身佩寶劍,辭別親人,離開故鄉,出外遠游。幾年間,漫游了現湖南、湖北、江蘇、浙江的許多地方。他才能出眾,抱負遠大,渴望參加政治活動,但是在黑暗的官場里,他光明磊落的胸懷和正直不屈的性格是不受歡迎的,所以十多年沒有結果。
四十一歲那一年,李白受到唐玄宗召見,他的才能在京中轟動一時。但當時的唐玄宗是個一心追求享樂的“太平天子”,國家政務操縱在奸相李林甫和宦官高力士手中。唐玄宗只希望李白做一個歌功頌德的御用文人。但李白性情孤傲,在皇帝和權貴面前沒有絲毫媚態,因而遭到高力士等人的誹謗,逐漸不受唐玄宗信任。
當李白看清唐玄宗確實沒有重用自己的意思之后,他擔心會因小人的誹謗而遭禍害,就自動要求離開朝廷。在長安的三年生活中,他認清了現實的黑暗和統治者的腐敗,寫出了許多有深刻思想內容的詩篇。
離開長安之后,李白又開始了十年的漫游生活。由于在現實生活中屢遭挫折,他產生了求仙訪道的想法,希望擺脫丑惡的現實追求美好生活。《山中問答》就是他寫的一首追求美好境界的詩,詩意是這樣的:有人問我為什么棲宿在碧山,我微笑著沒有回答,心中自在悠閑。且看那桃花隨著流水自由自在地飄向遠方,這里另有一種境界,不同于黑暗、污濁的人間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別有天地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一門心思 | 孫華炳《重賞之下》:“他自己又到圖書館借來關于數控的書,什么也不顧了,一門心思鉆研起來。” |
百川歸海 | 西漢 劉安《淮南子 氾論訓》:“百川異源,而皆歸于海;百家殊業而皆務于治。” |
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 | 宋·范仲淹《岳陽樓記》:“然則何時而樂耶?其必曰:‘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乎!’” |
如履薄冰 | 《詩經 小雅 小旻》:“戰戰兢兢,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。” |
阿世取容 | 魯迅《漢文學史綱要》第六篇:“至叔孫通,則正以曲學阿世取容,非重其能定朝儀,知典禮也。” |
盲人說象 | 元 黃溍《書袁通甫詩后》:“吾儕碌碌,從俗浮沉,與先生相去遠甚,而欲強加評品,正如盲人說象。” |
一塌糊涂 | 清 曾樸《孽海花》:“與其顧惜場面,硬充好漢,到臨了弄的一塌糊涂,還不如一老一實,揭破真情,自尋生路。” |
有約在先 | 元·無名氏《舉案齊眉》第一折:“老夫人,這事本已有約在先,況兼孩兒又執意定要嫁她,也是他的緣分了。” |
同室操戈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鄭玄傳》:“康成入我室操吾矛以伐我乎?” |
咄咄逼人 | 晉 衛鑠《與釋某書》:“衛有一弟子王逸少,甚能學衛真書,咄咄逼人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