休戚相關的成語故事

拼音xiū qī xiāng guān
基本解釋憂喜、禍福彼此相關連。形容關系密切;利害相關。休:喜悅;吉利;戚:憂愁;悲哀。
出處宋 陳亮《送陳給事去國啟》:“眷此設心,無非體國;然用舍之際,休戚相關。”
休戚相關的典故
春秋時期,晉國的晉淖公周子,又叫姬周,年輕的時候曾因受到族人晉厲公的排擠,不能留在國內,而客居到周地洛陽,在周朝世卿襄公手下做事,周王的大夫單襄公很器重他,把他請到自己家里,就像對待貴賓一樣地招待他。周子雖然年紀輕輕,卻表現得十分老成持重。他站立的時候穩穩當當,毫無輕浮的舉動;看書的時候全神貫注,目不斜視,聽人講話的時候恭恭敬敬,很有禮貌;自己說話時總是忘不了忠孝仁義;待人接物時總是十分友善、和睦;他自己雖然身在周地,可是聽說自己的祖國晉國有什么災難時就憂心忡忡;聽說到晉國有什么喜慶的事情時就非常高興。所有這些表現,單襄公都看在眼里,喜在心里,認為他將來一定大有前途,很有希望回到晉國去做個好國君。因此,單襄公對周子更加關心、愛護。不久,晉國國內果然發生了內亂,原來一直害怕失去權力而排擠王室公子的晉厲公被殺死了。于是,晉國大夫就派人到洛陽來,把周子接了回去,讓他做了晉國的國君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休戚相關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改過遷善 | 《周易 益》:“君子以見善則遷,有過則改。” |
奇花異草 | 明 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50回:“命周賈于絳州城內,起一座花園,遍求奇花異草,種植其中。” |
殘花敗柳 | 元 白樸《墻頭馬上》第三折:“休把似殘花敗柳冤仇結,我與你生男長女填還徹,指望生則同衾,死則共穴。” |
莫衷一是 | 清 吳趼人《痛史》第三回:“議論紛紛,莫衷一是。” |
亦復如是 | 南朝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尤悔》:“劉琨善能招延,而拙于撫御,一日雖有數千人歸投,其逃散而去,亦復如此。所以卒無所建。” |
多多益善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淮陰侯列傳》:“上曰:‘于君何如?’曰:‘臣多多而益善耳。’” |
黃臺之瓜 | 《新唐書·承天皇帝倓傳》:“賢終日憂惕,每侍上,不敢有言,乃作樂章,使工歌之。其言曰:‘種瓜黃臺下,瓜熟子離離。一摘使瓜好,再摘令瓜稀,三摘猶云可,四摘抱蔓歸。’” |
刻骨銘心 | 唐 李白《上安州李長史書》:“深荷王公之德,銘刻心骨。” |
尾生之信 | 《莊子·盜跖》:“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,女子不來,水至不去,抱梁柱而死。”《史記·蘇秦列傳》:“信如尾生,與女子期于梁下,女子不來,水至不去,抱柱而死。” |
不三不四 | 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五卷:“可見元宵之夜,趁著喧鬧叢中干那不三不四勾當的,不一而足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