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途而廢的成語故事

拼音bàn tú ér fèi
基本解釋半途:半途上;廢:中止。路走到一半停了下來。比喻事業(yè)沒做完就停止;不能善始善終。
出處西漢 戴圣《禮記 中庸》:“君子遵道而行,半途而廢,吾弗能已矣。”
半途而廢的典故
東漢時(shí),河南郡有一位賢慧的女子,人們都不知她叫什么名字,只知道是樂羊子的妻子。
一天,樂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塊金子,回家后把它交給妻子。妻子說:“我聽說有志向的人不喝盜泉的水,因?yàn)樗拿至钊藚拹海灰膊怀詣e人施舍而呼喚過來吃的食物,寧可餓死。更何況拾取別人失去的樂西。這樣會(huì)玷污品行。”樂羊子聽了妻子的話,非常慚愧,就把那塊金子扔到野外,然后到遠(yuǎn)方去尋師求學(xué)。
一年后,樂羊子歸來。妻子跪著問他為何回家,樂羊子說:“出門時(shí)間長了想家,沒有其他緣故。”妻子聽罷,操起一把刀走到織布機(jī)前說:“這機(jī)上織的絹帛產(chǎn)自蠶繭,成于織機(jī)。一根絲一根絲地積累起來,才有一寸長;一寸寸地積累下去,才有一丈乃至一匹。今天如果我將它割斷,就會(huì)前功盡棄,從前的時(shí)間也就白白浪費(fèi)掉。”
妻子接著又說:“讀書也是這樣,你積累學(xué)問,應(yīng)該每天獲得新的知識,從而使自已的品行日益完美。如果半途而歸,和割斷織絲有什么兩樣呢?”
樂羊子被妻子說的話深深感動(dòng),于是又去完成學(xué)業(yè),一連七年沒有回過家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半途而廢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| 成語 | 歷史出處 |
|---|---|
| 功虧一簣 | 《尚書 旅獒》:“為山九仞,功虧一簣。” |
| 炒魷魚 | 張賢亮《出賣“荒涼”》:“絕對聽從我指示,做不到這點(diǎn),立即‘炒魷魚’!” |
| 趁火打劫 | 清 頤瑣《黃繡球》第三回:“這一天見來的很是不少,黃通理更代為躊躇,怕的是越來越多,容不下去,而且難免有趁火打劫,順手牽羊的事。” |
| 令人神往 | 明 胡應(yīng)麟《少室山房筆叢》:“今著述湮沒,悵望當(dāng)時(shí)蹈海之風(fēng),令人神往不已。” |
| 羅掘一空 | 蔡東藩、許廑父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30回:“是時(shí)寧城已羅掘一空,急切不得巨款,沒奈何任他所為。” |
| 富貴驕人 | 《陳書 魯悉達(dá)傳》:“悉達(dá)雖仗義任俠,不以富貴驕人。” |
| 空谷傳聲 | 南朝 梁 蕭衍《凈業(yè)賦》:“若空谷之應(yīng)聲,似游形之有影。” |
| 沒里沒外 |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56回:“若一味只管沒里沒外,不與大人爭光,憑他生的怎樣,也是該打死的。” |
| 刀光劍影 | 南朝 梁 吳筠《戰(zhàn)城南囚首》:“劍光揮夜電,馬汗晝成泥。”又《邊城將》:“刀含四尺影,劍抱七星文。” |
| 歸馬放牛 | 《尚書 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歸馬于華山之陽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