廬山紀游贈黃伯庸
廬山紀游贈黃伯庸。元代。吳師道。 昔聞匡廬名,今睹雄秀姿。我舟薄其趾,陰雨深蔽之。平生潔清念,諒受廬君知。寧辭三日淹,未恨一見遲。邂逅得佳士,欣然即追隨。時云散諸峰,攢青逗參差。五色太古色,相對心融怡。披衿尋鹿跡,抉洞徵賢祠。風雩杳馀韻,書臺抗層基。前瞻辨五乳,仰顧指狻猊。卻招白鶴仙,下瞰神龍陂。飛橋度三峽,艤棹凌深危。噴濤電雪眩,轉石雷霆馳。薄暮不可留,淅淅山風悲。明發開先游,寒溪涉清漪。入門雙劍色,夾道萬虬枝。飛虹瀉青嶂,漱玉下深池。竹亭夐幽闃,四壁多殘碑。出林送落日,踏月仍遨嬉。移舟星子灣,回首煙霧時。歸來記所歷,一一天下奇。茲山信綿邃,覽勝猶多遺。簡書屬有程,逼仄嗟絆羈。悠悠此時路,依依后來期。巢棲云松間,瓢飲澗水湄。昔賢有高躅,安用微官為。
[元代]:吳師道
昔聞匡廬名,今睹雄秀姿。我舟薄其趾,陰雨深蔽之。
平生潔清念,諒受廬君知。寧辭三日淹,未恨一見遲。
邂逅得佳士,欣然即追隨。時云散諸峰,攢青逗參差。
五色太古色,相對心融怡。披衿尋鹿跡,抉洞徵賢祠。
風雩杳馀韻,書臺抗層基。前瞻辨五乳,仰顧指狻猊。
卻招白鶴仙,下瞰神龍陂。飛橋度三峽,艤棹凌深危。
噴濤電雪眩,轉石雷霆馳。薄暮不可留,淅淅山風悲。
明發開先游,寒溪涉清漪。入門雙劍色,夾道萬虬枝。
飛虹瀉青嶂,漱玉下深池。竹亭夐幽闃,四壁多殘碑。
出林送落日,踏月仍遨嬉。移舟星子灣,回首煙霧時。
歸來記所歷,一一天下奇。茲山信綿邃,覽勝猶多遺。
簡書屬有程,逼仄嗟絆羈。悠悠此時路,依依后來期。
巢棲云松間,瓢飲澗水湄。昔賢有高躅,安用微官為。
昔聞匡廬名,今睹雄秀姿。我舟薄其趾,陰雨深蔽之。
平生潔清念,諒受廬君知。甯辭三日淹,未恨一見遲。
邂逅得佳士,欣然即追隨。時雲散諸峰,攢青逗參差。
五色太古色,相對心融怡。披衿尋鹿跡,抉洞徵賢祠。
風雩杳馀韻,書臺抗層基。前瞻辨五乳,仰顧指狻猊。
卻招白鶴仙,下瞰神龍陂。飛橋度三峽,艤棹淩深危。
噴濤電雪眩,轉石雷霆馳。薄暮不可留,淅淅山風悲。
明發開先遊,寒溪涉清漪。入門雙劍色,夾道萬虬枝。
飛虹瀉青嶂,漱玉下深池。竹亭夐幽闃,四壁多殘碑。
出林送落日,踏月仍遨嬉。移舟星子灣,回首煙霧時。
歸來記所曆,一一天下奇。茲山信綿邃,覽勝猶多遺。
簡書屬有程,逼仄嗟絆羈。悠悠此時路,依依後來期。
巢棲雲松間,瓢飲澗水湄。昔賢有高躅,安用微官為。
唐代·吳師道的簡介
吳師道(1283—1344),字正傳,婺州蘭溪縣城隆禮坊人。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,卒年惠宗至正四年,年六十二歲。聰敏善記誦,詩文清麗。19歲誦宋儒真德秀遺書,乃致力理學研究,竭力排斥其他學說。元至治元年(1321)登進士第。授高郵縣丞,主持興筑漕渠以通運。因為官清正,被薦任國子助教,延祐間,為國子博士,六館諸生皆以為得師。后再遷奉議大夫。以禮部郎中致仕,終于家。生平以道學自任,晚年益精于學,剖析精嚴。
...〔
? 吳師道的詩(129篇) 〕
宋代:
章甫
置身高踞澄臺上,放眼遙空碧海中。不使一層樓尚隔,真誇千里目能窮。
龍門倒射滄溟日,蜃氣消沉島嶼風。浩淼流波歸巨壑,茫茫大半是朝東。
置身高踞澄臺上,放眼遙空碧海中。不使一層樓尚隔,真誇千裡目能窮。
龍門倒射滄溟日,蜃氣消沉島嶼風。浩淼流波歸巨壑,茫茫大半是朝東。
元代:
項炯
江南水闊疑無地,漢北風高忽似秋。鴻雁定應驚悄悄,麒麟何許泣幽幽。
步兵阮籍唯耽酒,隱士龐公不入州。敢饜朝盤惟苜蓿,封侯渾是爛羊頭。
江南水闊疑無地,漢北風高忽似秋。鴻雁定應驚悄悄,麒麟何許泣幽幽。
步兵阮籍唯耽酒,隱士龐公不入州。敢饜朝盤惟苜蓿,封侯渾是爛羊頭。
明代:
韓上桂
浣沙溪上纻羅輕,少小吹笙學鳳鳴。近水荷花貪并蒂,依人燕雀羨雙成。
舞長自喜迎仙袂,燭滅何須絕客纓。已遣風光牽宿醉,獨無涼雨解新酲。
浣沙溪上纻羅輕,少小吹笙學鳳鳴。近水荷花貪并蒂,依人燕雀羨雙成。
舞長自喜迎仙袂,燭滅何須絕客纓。已遣風光牽宿醉,獨無涼雨解新酲。
明代:
尹臺
軺車戒嚴命,肅肅指南彊。念子遠行邁,執手衢路旁。
拊劍激清瑟,悲歌慨以慷。矯矯云中鵠,翩翩厲鳴翔。
軺車戒嚴命,肅肅指南彊。念子遠行邁,執手衢路旁。
拊劍激清瑟,悲歌慨以慷。矯矯雲中鵠,翩翩厲鳴翔。
明代:
宋琬
曾向車中看璧人。金丸珠勒冶城春。只今老作青溪長,猶是當時折角巾。
姿卓犖、骨嶙峋。畫師摩詰是前身。知君埋照饒深意,新筑糟丘號酒民。
曾向車中看璧人。金丸珠勒冶城春。隻今老作青溪長,猶是當時折角巾。
姿卓犖、骨嶙峋。畫師摩詰是前身。知君埋照饒深意,新築糟丘號酒民。
宋代:
許棐
麾節交迎出帝城,滿朝皆羨板輿榮。一州暫輟春風暖,八郡同瞻霽月明。
吳苑鶯花新管領,秦溪桃李舊生成。應憐倦臥寒窗者,煮藥爐邊聽雪聲。
麾節交迎出帝城,滿朝皆羨闆輿榮。一州暫輟春風暖,八郡同瞻霽月明。
吳苑鶯花新管領,秦溪桃李舊生成。應憐倦臥寒窗者,煮藥爐邊聽雪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