靜對
靜對。宋代。高翥。 靜對爐煙一縷霞,謝天成就澹生涯。安排瓦硯臨章草,收拾甕瓶插鄭花。莫問家儲無擔石,休嫌人事似團沙。三杯竟醉醒時晚,臥看春云送日斜。
[宋代]:高翥
靜對爐煙一縷霞,謝天成就澹生涯。
安排瓦硯臨章草,收拾甕瓶插鄭花。
莫問家儲無擔石,休嫌人事似團沙。
三杯竟醉醒時晚,臥看春云送日斜。
靜對爐煙一縷霞,謝天成就澹生涯。
安排瓦硯臨章草,收拾甕瓶插鄭花。
莫問家儲無擔石,休嫌人事似團沙。
三杯竟醉醒時晚,臥看春雲送日斜。
唐代·高翥的簡介
高翥(1170~1241)初名公弼,后改名翥(音同“著”)。字九萬,號菊磵(古同“澗”),余姚(今屬浙江)人。游蕩江湖,布衣終身。是江南詩派中的重要人物,有“江湖游士”之稱。高翥少有奇志,不屑舉業,以布衣終身。他游蕩江湖,專力于詩,畫亦極為出名。晚年貧困潦倒,無一椽半畝,在上林湖畔搭了個簡陋的草屋,小僅容身,自署“信天巢”。72歲那年,游淮染疾,死于杭州西湖。與湖山長伴,倒是遂了他的心愿。
...〔
? 高翥的詩(164篇) 〕
唐代:
白居易
夜深草詔罷,霜月凄凜凜。欲臥暖殘杯,燈前相對飲。
連鋪青縑被,封置通中枕。仿佛百馀宵,與君同此寢。
夜深草詔罷,霜月凄凜凜。欲臥暖殘杯,燈前相對飲。
連鋪青縑被,封置通中枕。仿佛百馀宵,與君同此寢。
明代:
薛侃
元氣周九垓,時闔亦時開。波光涵萬象,耀彼山之隈。
俯視塵寰袖,高陟空中臺。引盼尼山上,千古一顏回。
元氣周九垓,時闔亦時開。波光涵萬象,耀彼山之隈。
俯視塵寰袖,高陟空中臺。引盼尼山上,千古一顔回。
唐代:
皮日休
先生一向事虛皇,天市壇西與世忘。環堵養龜看氣訣,
刀圭餌犬試仙方。靜探石腦衣裾潤,閑煉松脂院落香。
聞道征賢須有詔,不知何日到良常。
先生一向事虛皇,天市壇西與世忘。環堵養龜看氣訣,
刀圭餌犬試仙方。靜探石腦衣裾潤,閑煉松脂院落香。
聞道征賢須有詔,不知何日到良常。
明代:
盧龍云
才名共仰三川舊,治行咸推百粵先。郡以分猷看展驥,邑緣試劇待烹鮮。
霜含白簡俱稱最,春滿黃堂各頌賢。珍重佩刀酬解贈,君家元沐主恩偏。
才名共仰三川舊,治行鹹推百粵先。郡以分猷看展驥,邑緣試劇待烹鮮。
霜含白簡俱稱最,春滿黃堂各頌賢。珍重佩刀酬解贈,君家元沐主恩偏。
宋代:
釋紹曇
美如西子離金闕,嬌似楊妃倚玉樓。
猶把琵琶半遮面,不令人見轉風流。
美如西子離金闕,嬌似楊妃倚玉樓。
猶把琵琶半遮面,不令人見轉風流。
清代:
陶元藻
天險何曾《禹貢》陳,白波江上起嶙峋。花垂孤石春迎棹,佩響空山夜降神。
玉馬驚回猺洞火,寒潮拍盡女墻塵。帆飛三峽行才半,還傍香爐一問津。
天險何曾《禹貢》陳,白波江上起嶙峋。花垂孤石春迎棹,佩響空山夜降神。
玉馬驚回猺洞火,寒潮拍盡女牆塵。帆飛三峽行才半,還傍香爐一問津。